赵稀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 报刊 赵稀方

赵稀方

#赵稀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赵稀方,男,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文学评论》评委,人大复印资料执行编委。英国科学院Fellow,剑桥大学访问学人,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成功大学、东华大学、波兰罗兹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波兰、台湾等地学术讲座。著有《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理论与历史》《翻译与现代中国》《报刊香港》等著作十多种。

人物经历

1987,33岁,破格教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99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2000-2001,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和三一学院访问研究,英国科学院Fellow。

2005-200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Scholar。

2007-2008,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客座教授。

2008,荷兰莱顿大学访问研究。

2012,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客座教授。

2015,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研究。

2018,波兰罗兹大学客座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文学评论》编委。

《人大复印资料》执行编委。

台湾成功大学、东华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台湾等海内外高校讲座。

研究领域

港台文学研究

《小说香港》(三联书店“哈佛燕京系列丛书”,2003)出版后,香港《亚洲周刊》在2003年6月号推荐了《小说香港》,《香江文坛》2003年8月号开设“赵稀方《小说香港》评论专辑”,2004年“第五届香港文学节”推荐《小说香港》。2018年7月,香港三联再版《小说香港》增订本,题为《小说香港:文化身份与城市经验》。2018年12月3日,香港召开“香港文学的前生今世:《小说香港》读书会”。

2019年,香港三联出版了《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35万字,是目前第一部系统梳理香港文艺期刊的著作。香港《大公报》《香港文学》和内地《文艺报》等报刊发表了评论和专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报刊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报刊史料长编”。

在台湾文学方面,笔者在台湾人间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后殖民理论与台湾文学》,发表台湾研究相关论文,受到关注。

《在殖民地台湾,启蒙如何可能?》被“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赖和”收录,书中“前言”评价此文:“这篇论文打破了政治收编的传统路向,固守学述研究立场,不仅试图修正既有的中国学者书写之台湾文学史,其观点同样足资台湾学界参考。”此书后来被台湾文学馆“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暨资料库建置计划”收录。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6期发表后,先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又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收入当年《中国文学年鉴》,获得2017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奖”。

应邀去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高校开设讲座,被邀请担任台湾成功大学和东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

后殖民理论研究

2000年,笔者在《文艺争鸣》发表《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歧途》一文,此文被多家刊物转载,并被《文学评论》推荐为优秀论文。这是笔者研究后殖民理论的开始,其后历经九年,包括2001-2002年去英国剑桥大学访学,2005-2006年去哈佛大学访学,才完成《后殖民理论》(北大出版社,2009)一书。

继《后殖民理论》后,历经几年努力,笔者给北大出版社主编了“后殖民经典译丛”(2014),本人也翻译了其中的一本,Robert Young 的White Mythologies(《白色神话》。北京学界为此书的出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多位知名学者对于“后殖民经典译丛”的出版予以高度评价。

翻译史研究

在翻译史研究领域,出版了《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2003)、《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2009)、《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2012)和《翻译与现代中国》(2018)等著作。笔者打破了国内传统翻译研究方法,为翻译文化研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发表专业评论,称赞这些著作的开拓性学术贡献。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教授在谈到《翻译现代性》一书的时候,认为这本书的研究“为近现代中国与比较文学研究开创又一新方向。”

2011年第2期《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发表了由国内翻译研究界高层学者参与的专辑,讨论本人有关“中国翻译落后二十年”的观点。谢天振(时为中国翻译研究会会长)指出:“毋庸讳言, 当稀方教授以文学史家冷隽的目光回顾这一事件, 并把这场大讨论的内容归结为 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时, 一开始不仅让当年这场大讨论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甚至让我这个这场事件的亲历者都为之一震, 因为稀方教授在他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 新时期卷) 中得出的结论是:‘沸沸扬扬的《红与黑》事件所争议的似乎是一个假问题。假问题的说法似乎有点过分, 但这个问题的确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承担项目

1.1999年,承担台湾中流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与外国文化思潮”。

2.2001年,承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资助项目“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

3.2003年,承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点项目“后殖民理论与中国立场”。

4.200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殖民台湾”。

5.2009年,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翻译文学”。

6.201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报刊文学史”。

7.2019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期刊史料长编”。

获奖记录

1995年,《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忠联人文科学奖

2007年,《小说香港》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成果奖

2009年,《五十年代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勤英文学研究奖”。

2013年,《后殖民理论》获得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术成果一等奖。

2017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年度优秀论文奖”。

2018年,Traduction et Chine moderne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9年,《论香港的翻译》获中国比较文学“双年奖”。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存在与虚无》(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小说香港》(三联书店北京2003年5月第1版)

3.《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4.《后殖民理论与台湾文学》(台湾人间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5.《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6.《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天津百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7.《翻译现代性》(台湾秀威2012年9月第1版,百花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8.《历史与理论》(花城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9.《小说香港:文化身份与城市经验》(三联书店香港2018年7月第1版)。

10.《翻译与现代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第1版)。

11.《报刊香港》(三联书店香港2019年7月第1版)。

学术译著

1.H.T.D.罗斯特:《黄金法则》(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北京第1版)

2.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

3.罗伯特·扬《白色神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4.“后殖民经典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论文精选

1.《如何超越后殖民理论》,《文艺研究》2020年第8期,

2.《视线之外的叶灵凤》,《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3.《关于香港文学起点的几点辨析》,《文学遗产》2019年第1期。

4.A Critical Review of “Sinologism”,(美国)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9 No1, 2018.

5.《「友聯」與《中國學生週報》,(台湾)《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2018年6月第3期。

6.《论香港〈文艺新潮〉的翻译》,《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4期。

7.《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7期全文转载。

8.《〈小说星期刊〉与〈伴侣〉》, 《文学评论》,2016第4期。

9.Obecnose I nieobecnosc statry Kofucjusza na placu Niebianskiego Spokoju,(波兰)Moda: mode(ka) I czytelnity O ikonicznych reprezentacjach w kulturze, Uniwersytet Lodzki 2015.

10.《香港早期文学新论》,(韩国)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2015年第6期。

11.《思想改造与翻译转型》,《中国翻译》2015年第1期。

12.Traduction et Chine moderne,(法国)La Litterature Chinoise Hors De Ses Frontieres——Influences et Receptions Croisees, Ligrairie You Feng, 2013。

13.《九七後的香港小說》,(台湾)《東華漢學》2013年6月第17期。

14.《〈新青年〉的文学翻译》,《中国翻译》2013年第1期。

15.《翻译与文化协商》,《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

16.《后殖民理论在台湾的演绎》,《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

17.《五十年代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第12号。

18.《“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4期。

19.《历史,性别与海派美学》,(美国)《中外论坛》2004年第2期。

20.《九七前香港文学的叙事与想象》,《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5期。

21.《反省八十年代》,《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4期。

22.《米兰·昆德拉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3.《形式主义:从西方到中国》,(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辑。

24.《“名著重印”与新时期人道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5.《香港小说的现代性命题》,《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26.《胡适与实用主义》,(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月第38期。

27.《重新比较中西诗学》,《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28.《论老子思想对胡适的影响》,《复旦学报》1995年第6期。

29.《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 《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

30.《重新认识欧州浪漫主义》,《学术月刊》1991年第6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